找到相关内容68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念头是真如

      人的念头太奇妙了。念头的到来,有时候不可理喻,有时候又难以用「情」字来概括。也就是说,许多时候的念头不合情理。虽然不合情理,你也不能阻挡念头不来。可见人的脑子里的念头,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。你甚至无法控制它。该想的,想不出,想不起,它不来。不该想的,它偏偏来了,叫不请自来,拦也拦不住。特别是人在面对矛盾、失望、私慾、内心搏斗的时候,各种念头会纷至沓来,你想排遣也排遣不去,越想会麻烦越多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350023.html
  • 龙岩寺碑文

    同共化人无不喜舍,咸乐其训。及自来居民有徒于异乡者,率皆惠然而来,为之题疏。去岁飞蝗入境,伤害田稚,秋不获者太半,兼运司预借三季租税,咸赴陕西以输军粮,往复区区三千五百余里。比年不登,米硕五千,黎民屡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5050688.html
  • 禅与净土 本质相通

    生活,除了拜佛念佛之外,也打坐参禅。中国佛教从宋朝以后,渐渐走向禅净共修的方向,我挂单的寺院也推行参禅。另外一个原因是自来古刹多在深山之中,当时电气化尚不普遍,晚上没有电灯,也不准用花生油点灯,平日食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1953039.html
  • 念头

    背后没有另一个常一不变的本体。念头自己会思考,它总是不请自来。当对念头有强烈的“疏离感”时,你会发现,它将无法持续太久。而当我们敏锐地察觉念头的生起时,它将立即消失无踪,你的注意力也可以很快地回到呼吸...

    Joseph Goldstein著 林武瑞 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3353060.html
  • 心的解脱

    故来者自来,去者自去,不假执著,不假思惟,不假分别,不迎不拒,不取不舍,住心平等。第四,制心一处。制心之法,专注摄聚,不令妄起,不令明失,外境为幻,内心空寂,云不碍月,风不阻水,山若屏障,心如止水。...

    乐崇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0757468.html
  • 直指心性

    盈亏,而如同太阳中心散发的不变之光。  无论乌云聚合,自性之天空却无污染,无论乌云消散,自性之天空却无改善。这天空无亏损和增益,它无改变。这正如心性:念自来而无损害,念消融而无改善。心性乃空,显现为明...

    顶果亲哲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10563424.html
  • 禅的定义

    众皆罔措,惟迦叶破颜微笑。世尊云:‘吾有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实相无相,微妙法门,不立文字,教外别传,付嘱摩诃迦叶,’”自来禅宗以此事为以心传心的直接方法的根据。但以前的大藏所收的经论不记此事,隋唐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3364821.html
  • 悟、破、当下──禅艺术与花艺

    悟、破、当下──禅艺术与花艺  宗教与艺术自来有密不可分的关系,而禅,则是所有宗教中最具有艺术特质的。  艺术创作需要活泼的心灵与直观的能力,但宗教为了生命超越却总有种种的戒律禁忌,因此与艺术的相融乃必须有赖另一层次的统合。而禅却不然,「魔来魔斩,佛来佛斩」,这种不受拘束的性格与艺术家相同,而一旦凡圣俱遣,洞见本性,禅者生命的全体更就是艺术的自身。  以禅为主题的艺术,内涵多聚焦于「破、悟、当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10271712.html
  • 与蜗牛散步的悟

    自来令人厌烦困扰的“绊”,或知心相契温暖心怀的“伴”,陪著我们一起“散步”,藉以磨炼“脚劲”与“心法”。 既然无可避免,何妨淡然宽心地坦然接受;一旦事过境迁,或许呈现的是意想不到的柳暗花明、云淡风清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5175178.html
  • 读弘一法师多次落泪

    永恒的,当一个人可以将小爱转换为慈悲时,那需要怎样的胸襟! 第二次落泪,读大师的讲演录《最后之□□》 大师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讲演时说:“我常自来想,啊!我是一个禽兽吗?好像不是,因为我还是一个人身。我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5075855.html